按摩是普通人日常保健的手法,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段也是最古老的疾病治療法,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是實證應該順時針施術,是為了瀉,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施術,是為補。
按摩可使局部皮膚潮紅,皮溫增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淋巴循環增加,具有調節血液和淋巴循環的作用,運用按摩的捏、搖、扳、拔等手法,可以使關節脫位得以整復,骨縫錯開得以合擾,軟組織撕裂得以對位,血腫機化導致的粘連得以疏通,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和功能重建。調節神經系統,按摩既可使神經興奮,又可抑制神經。對腰背痛、頭痛頭昏、神經衰弱等病,用按摩手法調整神經系統,使興奮、抑制達到平衡,就能緩解癥狀。背部兩側按摩10分鐘,可使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白細胞吞噬指數和血清抗體明顯增高。這充分說明,按摩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按摩時雙手一直要保持清潔,按摩時也不要戴什么裝飾,以免傷害到按摩者的皮膚。按摩之前為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應該全身放松,全身按摩時要注意按摩方向,要順著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按摩,力度要由輕到重。一般像有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癥。除此以外的話,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還有就是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這些人都禁止按摩的。
上一篇: 一個好的按摩師必須做到的要點
下一篇: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