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20日,上海金山兩名兒童相繼死于重癥手足口病!可見小兒手足口病有多大的危害性!
那第小兒手足口病有哪些特點呢?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手足口病!
所謂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皰疹為特點的一種傳染病。腸道病毒中的柯薩奇病毒是該病的罪魁禍首,在國外曾經發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經查明大都由柯薩奇A16病毒引起,并于1986年在我國被證實。除了柯薩奇A16病毒外,也可由柯薩奇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成人及兒童均可發病,以4~5歲以下的小兒為主,年長兒及成人雖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癥狀較輕,或為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
本病感染性強,病人及隱性感染者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飛沫形式感染,病人的皰疹液及糞便中的病毒亦可經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經口感染,成人隱性感染者與小兒密切接觸如抱小兒,親吻小兒等常為不可忽視的傳播途徑,也可經污染的水源引起較大范圍的流行。全年均可發生,多見于3~11月份,而以6~8月份的夏季為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發生時,病兒常以發熱起病,其熱度不等,也有不發熱者,但以低熱者居多約點半數。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癥狀。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特征。口腔皰疹見于舌、頰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體,約3mm大小,并迅速破潰形成潰瘍。皮疹多見于手足遠端、手指指間,足跟邊緣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見,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樣皮疹,初起為斑丘疹,后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疹數目少的僅幾個,多的幾十個。一般病程較輕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還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醫生指出要預防手足口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報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疫點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2.是托幼等單位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3.是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4.是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5.是教育寶寶堅持飯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預防病從口入。
6.若非必要,在腸病毒高發季節,盡可能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已經爆發感染的疫區。
7.加強孩子的個人衛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將衣被曝曬,室內保持通風。
8.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換衣,喂奶前要清洗奶頭。
9.家中有人感染腸道病毒時,應予適當隔離以減少傳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