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星楊張新悅(原名張燊悅)一家五口到巴黎旅行,在當地一家百貨公司看見一個內地小朋友一動不動地躺著商場的地板上長達十多分鐘。楊張新悅立即拍下了兩父子的照片,上傳微博并留言稱其沒有禮儀:“真不明白照片中的同胞在干嘛”“是不是應該好好學習禮儀”“不要做一些讓人討厭的動作”。微博一出立即掀起了網友們的罵戰,有的表示贊同,但更多的是指責其不該把孩子的照片放到網絡上,以及在尚未搞清楚事情真相時就將事件上升到“國人素質”的高度。
帶孩子外出與朋友聚會,不可避免的會有其他的孩子在場,你以為孩子有伴兒玩兒了你就可以安心地跟閨蜜敘敘舊?那熊孩子一下把別的孩子的玩具搶走了,甚至把比他小的BB打了,哭聲鬧聲不絕于耳,忍受周圍陌生人鄙視的目光也就算了,你還得給他善后好好安慰一下被打的孩子……只要有了第一次經驗,你一定會發誓以后再也不帶孩子出現在這樣的場合(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
1-3歲孩子禮儀教育攻略
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從小養成懂禮貌、重禮儀的習慣,在社交場合更受別人的歡迎。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學禮儀?這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區別對待,下面小編整理了1-3歲孩子的禮儀教育攻略,粑粑麻麻快get起來吧。
1、1-2歲孩子禮貌教育攻略
【微笑教育】也不一定是會稱呼人才是有禮貌,向別人微笑也是向人示好的一種方式。尤其對于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由于這個時期也剛好是孩子認生的高峰期,所以粑粑麻麻多鼓勵孩子在別人面前笑一笑,有助于孩子順利度過認生期,也開始有了“見人要笑”的“早期講禮貌意識”。有些孩子會叫人了,可由于性格比較內向,看見陌生人不敢說話,粑粑麻麻也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在別人面前微笑,再逐步深入,引導孩子說話。
【說禮貌用語】1-2歲的孩子正是學說話的時候,粑粑麻麻正好可以從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著手,既能教孩子說話,又能讓孩子學習一些基本禮儀,一舉兩得。粑粑麻麻應該反復告訴孩子:別人給你東西應該說“謝謝”,需要別人幫助先說“請”,做錯事情惹了麻煩要說“對不起”……
2、2-3歲孩子禮貌教育攻略
【讓孩子愛上打招呼】2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說句子了,常用的稱呼已不成問題,關鍵是要讓他們自覺跟人打招呼。帶孩子外出看到認識的人的時候,粑粑麻麻除了要正確引導孩子打招呼,若孩子向人問好了,家長還要及時對孩子給予肯定:“真有禮貌”。孩子受到了鼓勵,以后就會更加勇敢地主動向人打招呼。
【學會聆聽】家人在跟客人談話的時候,很多孩子會中間插嘴,這時粑粑麻麻不能馬上就回應孩子,這會讓孩子誤以為任何時候他都可以向父母發出請求。但也不適宜任由孩子在一邊叫而不理會孩子。粑粑麻麻可以在與客人談話的一個話題結束的間隙,雙方都沒有說話時,停下來回應孩子,并跟孩子解釋:剛才粑粑麻麻在跟客人談話,現在沒有人說話了,才可以回應你。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有人在說話的時候,他的請求是不會得到回應的,所以最好是在沒有人說話的時候,再跟粑粑麻麻提出自己的問題。
【熱情好客】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正是教育孩子講禮貌的好機會。粑粑麻麻可以事先跟孩子說好,等下看見客人要如何問好,若有小朋友來,應該拿出自己的玩具或者圖畫書跟小朋友分享等等,讓孩子先有一個心理準備。另外,可以讓孩子幫忙擺糖果、拿飲料來招呼客人。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對孩子的禮儀教育不能操之過急,孩子一旦出現各種讓粑粑麻麻尷尬的行為,粑粑麻麻也應該多包容,萬萬不可因此打罵孩子。而小編認為,要讓寶寶懂禮貌,關鍵是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榜樣原則,父母是孩子一切行為的榜樣,也是孩子最愛模仿的對象,所以家長必須先懂禮貌,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范本;二是勤練習的原則,不要停留在紙上談兵,要多帶孩子外出活動,多參加一些親朋好友的聚會,讓孩子有練習“打招呼”“在外用餐”等行為的機會,才能讓孩子加深對“禮貌”的印象。
上一篇: 新型冠狀病毒最嚴厲、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下一篇: 生“羊寶寶”不好有什么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