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京東商城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掛牌上市,按發行價計算,共計融資17.8億美元,市值達260億美元,成為繼騰訊、百度之后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京東商城,這樣一個徹徹底底的本土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可謂是天高海闊,最終卻是選擇了美國上市。當然,京東不是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百度2005年在美國上市,新浪網在美國上市。我國眾多的優秀企業選擇在美上市,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些企業在美上市之后其股票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為什么像京東一樣的新互聯網時代的公司都更愿意去美國上市,而不是選在國內上市?
這個原因跟我們的國內對上市公司的條件有著重大的關系。這些新型網絡公司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他們在上市的時候都沒有實現盈利,而國內規定,公司上市必須是最近3年保持連續盈利。這樣的條件本意是為了保證上市公司是一個資質優良的企業,在上市之后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投資回報。在互聯網沒有普及之前,國家的這種政策對于傳統行業的資質優劣有著明顯的標的作用,而且那時候國內的眾多投資者是剛開始接觸股市,對于保護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保護。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著傳統的世界,也改變著公司的模式。例如,傳統的零售業都是有個店面,企業也是在現有的店面實現盈利之后再去開連鎖店面,這樣能夠保證資金供應的充足和對社會環境變化的把握。而互聯網時代的網店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在成立之時,不追求盈利,他們追求的是盡可能的擴大客戶量,以龐大的客戶量產生規模經濟,從而實現盈利。因其運營模式的不同,導致幾乎是全部的網店在成立前期乃至中期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進行所謂的“燒錢”活動,來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從而產生利潤。
可國內市場,對于這樣的企業可能是無法理解。但在互聯網時代,擁有人氣就是擁有利潤,Facebook在眾多社交人員中使用,有著龐大的客戶群,但是這些客戶本身卻是不用付費的。Facebook就是利用這些龐大的客戶載體,在其他渠道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的確,這種新型模式的企業盈利方式在國內暫時是無法接受的。但是這種模式真的是一種趨勢,是互聯網在以后的發展中繼續推行的模式,如果我們國內的投資者沒辦法接受這樣的模式,那么我們又怎么能夠享受到互聯網的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呢?我們已經錯過了工業革命和電氣化革命,難道我們還要固步自封的錯過互聯網革命嗎?
改革,對于現今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詞了,但是,我們對于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的條件的改革可能還遠沒有做到。
雖說IPO要改革成注冊制,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體制的改革不是由本體自發的完成的,而是由于外界環境的“逼迫”。只有等到國內市場出現極度萎靡,市場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改革才會到來。相對于歐美等國,我們國家的金融體制的落后要遠遠大于實體經濟的落后,這種落后會在以后的發展中變的越發的禁錮我們的行為。
上一篇: 家里幫永遠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家政公司
下一篇: 最好的保姆姐姐收養雇主棄女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