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記得前幾年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哭了多少不能回家盡孝的人們,也唱哭了很多的空巢老人。而今,又有法律頒布,不回家看父母的話,會受到一定處罰。的確,都說養兒防老,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陪伴在自己身邊,尤其是年過花甲的老人。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歷來都是孝義為先。可以新時代的年輕人往往是忙工作,忙房子,忙車子,結了婚又忙孩子,忙家庭。時間是擠來擠去都沒辦法在老人身邊盡到孝道。讓人既汗顏又心疼。往往是好不容易抽空看一下爸媽匆匆忙忙吃個飯,你又得往回趕了。父母在一年一年老去,每個人在身邊也是難以讓人心安。這個讓不少年輕人苦惱萬分。再者人老了,也是難免感到孤寂,身邊沒個說話人,更是一天一天數著日子過,難熬啊。前段時間看新聞,就有看到重慶一個獨居老人一年打了1000多了110,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子女常年在外工作,一個人的過生活總是覺得孤單,不免就想到了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警察,所以不斷的打電話就想找人說說話。這樣的新聞聽了不免讓人覺得心酸。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種狀態難以避免。子女在外地工作,留家里老人獨自在家,就算按時寄錢回家,讓老人能夠衣食無憂。但內心的孤寂卻是錢也買不到的。再者,老人家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一面在外面工作的子女也內心擔憂,一面老人也確實需要照顧。這個時候去家政公司找個保姆,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了。
新時代的發展,促進了家政行業的發展,這個原本不起眼的行業越來越受到廣大家庭的青睞,育嬰師,保姆,月嫂,這些聽上去日漸熟悉的名字已經漸漸開始走入很多家庭。社會的市場需求決定了行業的發展前景,家政行業現今看來無論是從道義還是從社會責任來看,都越來越重要。深圳家里幫的年輕保姆劉薇在接受采訪時說:“之前我說要去當保姆,我家里人都說年紀輕輕做什么不好,非得做什么保姆,累死累活的伺候人還不如去學個技術,工作既不光鮮看上去也沒有前途。那時候我年紀小,對未來也沒什么規劃,只是從內心來說安安分分的做個保姆挺好的,再說了很多行業都還是要看年紀的,算是吃青春飯,我覺得保姆這個行業肯定是越老越有經驗,越不愁沒有工作的。但是那會兒年輕,我就聽了家里人的話去做了兩年的飯店服務員。結果兩年下來我什么也沒學到,關鍵是我不喜歡這個行業,最后還是去參加了家政公司的面試,通過面試后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正式上崗了。做到現在我已經在保姆行業做了3年了,從來就沒缺過工作,前不久,東家還說我干的不錯給我漲工資呢!”看來保姆行業的發展還是深得人心的。
既然家政行業發展這么良好,家庭又實在有需求,那不正好是解決了孤寡老人留守在家生活沒人照顧的尷尬局面嗎?家住深圳寶安區的龍先生就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今年龍先生40歲了,兒子也上小學了,年輕的時候早早在外打拼,一直沒有盡到孝道,現在家里條件好了,想要報答一下父母,但是工作一直很忙,給錢父母又不要,讓龍先生是既后悔,又不安,父母年紀大,要是有個什么緊急情況,我們做兒女的也不能及時趕到,出個事情可怎么辦?
后來在朋友介紹下,龍先生去家政公司為父母找了一個職業保姆,一方面陪父母閑時說說話,平時照顧他們的生活,有什么事情能及時給他打電話,龍先生說,現在在外面工作,都心安了不少。龍先生到老父親也和記者聊到:“以前有個頭疼腦熱的,怕麻煩孩子們,基本也就熬著不去看了,現在有了保姆小高,做什么小高都陪著,又有人陪著,又不怕耽誤孩子們工作,現在我每天和老伴兒早早的就去練太極,小高就在家收拾,老板忙活了大半輩子的家務活兒現在也解放了,生活是越過越好咯。聽得老父親這么說,龍先生也是倍感欣慰。只要父母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做兒子的就覺得心滿意足了。
上一篇: 家政保姆客戶需求內容
下一篇: 保姆雇傭如何相處? 記者一線調查尋求真諦